留言區分享你的故事吧! - END - 作者| 筱恬,一個三歲半女孩的媽媽,生物學碩士,職場媽媽,親子文自由撰稿人;歡用文字記錄寶貝成長,用科學理念實踐養育日常。 編輯| 章魚媽,一個一歲半兒子的媽媽 參考資料| Allan N. Schore, (2015). Affect regulation and theorigin of the self: The neurobiology of emotional development|Routledge ClassicEdition. 美國兒科學會育兒百科(全新修訂第6版)|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. John Gottman,(2014).培養高情商的孩子|浙江人民出版社.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-Berkeley.(2017).Emoji fanstake heart: Scientists pinpoint 27 states of emotion. https://www.sciencedaily.com/releases/2017/09/170907093630.htm 熱文推薦 「盪鞦韆遇上霸道家長,我們吵起來了……」 北大院長面試學霸:「他們太像了,就像一個模具打造出的傢具」 與兒子大戰一年後,這位媽媽終於讓他愛上了英語! 孩子太小,帶出去旅遊什麼也記不住,沒有任何意義?STEAM老師告訴你,在家培養孩子能力,最重要是這個!✍️ |作 者 招 募 & 投稿| 後台回復「投稿」,查看詳情 投稿郵箱:[email protected] 孩子的情緒管理,家長一定要重視!
不到1年就讓女兒從亂髮脾氣到乖巧懂事,這位媽媽到底做對了什麼?
不少娃爸娃媽在後台留言說孩子情緒一上來,就油鹽不進,無法溝通。你是否也頭疼於類似狀況?
果仁媽今天分享的文章,來自於一位媽媽的切身實踐,非常具有參考價值,也可以說是超硬核的情緒管理繪本推薦+親子共讀方法分享。
她參考培養孩子情緒的5步法,精挑細選了5本繪本,通過5個階段的親子共讀,幫助孩子進行情緒管理,效果非常明顯。
孩子的臉是六月天,說變就變,難以琢磨。此話一點不假。
女兒三歲半,從兩歲叛逆期開始,性情變化就很大——不僅倔強固執,而且脾氣日益暴躁。很多時候,前一秒還嘻嘻哈哈的,下一秒就會因為各種不順心的事大哭大鬧,甚至撒潑打滾。
這一度讓我頭疼不已。但又屬於正常現象,因為情緒失控的情況,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幾乎都有。
2歲以來,女兒幾次特別激烈的情緒爆發,都會賴躺在地
人類情緒產生和控制的機制相當複雜。而這其中,大腦(尤其是海馬、杏仁核、扣帶回、下丘腦等區域構成的邊緣系統)的作用不可或缺。
年幼的孩子各方面都處於成長階段,他們的大腦本來就沒有發育成熟,功能的不完善讓他們無法很好地控制自己。也就是說,小朋友很難對情緒進行必要的自我調節;對於這份暴脾氣,他們並非故意為之,懂事明理什麼的,他們真的做不到啊!
明確了這一點以後,我能夠理解女兒時不時的崩潰與爆發。苛責無濟於事,吼罵毫無意義。然而,這並不代表家長對此放任不管。
《美國兒科學會育兒百科》一書中指出:「2~3歲的孩子發脾氣時如果處理得當,在4~5歲時發脾氣的強度和頻率都會降低。」而且,一個情緒平和穩定的孩子,在將來為人處世方面也不會吃虧。因此,孩子的情緒問題,家長該管還是得管!
但是,怎麼管呢?用繪本作為載體入手,進行親子閱讀是一個很不錯的方法。
在實施步驟上,我參考了人際關係大師約翰•戈特曼的代表作《培養高情商的孩子——讓孩子受益一生的情緒管理法》。書中,他針對孩子的情緒教養,提出了一個「五步法」:
察覺到孩子的情緒;
把握機會;
傾聽與認可;
幫助孩子表達情緒;
劃定界限,解決問題。
根據上述五步,我花了相當長一段時間,分別準備了不同的繪本,分成幾個階段來幫助女兒學習情緒管理。
1 覺察情緒
使用繪本:《我的情緒小怪獸》
在戈特曼看來,幫助孩子發現、感受並認識情緒,是引導他們合理處理情緒的前提。
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Alan Cowen等人發表於《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》的一項最新研究發現,人類的情緒總共有27種。那麼多豐富而細微的情緒,年幼的孩子肯定沒有能力全部認識。但一些基礎的情緒,比如快樂、悲傷、憤怒、害怕、緊張等等,他們必須了解。
《我的情緒小怪獸》是西班牙著名繪本作家安娜·納耶斯最經典的作品。這個繪本將抽象的情緒用小怪獸的形式,直觀生動地展現給了孩子。
繪本中,不同的情緒小怪獸有著不同的顏色和特點:
快樂是黃色的,明亮而充滿感染力,會讓大家哈哈大笑;
傷心是藍色的,讓人無精打采,什麼事都不想做;
生氣是紅色的,會讓人發脾氣,忍不住大吼大叫;
害怕是黑色的,總躲在黑暗中不出來,並會讓人覺得自己好沒用;
平靜是綠色的,安安靜靜,讓人輕鬆自在……
在跟女兒共讀這個繪本時,我除了跟她講書中的內容,還延伸出幾個玩法。
趣味提問
——「哪些情況下,黃色的情緒小怪獸會跑出來呢?」
——「當你看到大灰狼時,哪個情緒小怪獸會出現呀?」
——「當紅色小怪獸上場時,你會有哪些表現呢?」
……
引導女兒打開腦洞,暢所欲言。
DIY表情
提供白紙,讓孩子自由創作不同表情和顏色的小怪獸。
女兒的理解跟繪本上的不太一樣,在她看來,開心是紅色的,因為這是人人都喜歡的一種情緒,需要用她最喜歡的顏色來體現;憤怒是紫色的,在她看來兩者都非常難看;而悲傷是藍色的,代表著如同大海一樣多的眼淚……
女兒三歲時畫的情緒小人,從左到右分別是憤怒、悲傷、開心。其中,當中一個悲傷被藍色塗滿,用小傢伙的話來說,是「這個人被眼淚淹沒了」。
讀透這個繪本的目的在於,讓孩子更好地辯識和了解不同的情緒,明白自己日常生活中的種種感受分別代表著哪些情緒。
而繪本中色彩斑斕的畫面、萌趣的怪獸卡通形象以及各種好玩的立體機關,更能引發孩子的興趣,加深她的印象。
值得一提的是,迪士尼動畫電影《頭腦特工隊》同樣將情緒具象化,有著異曲同工之妙,稍大一些的孩子值得一看。
2 把握機會
使用繪本:《生氣湯》
戈特曼指出,當孩子「出現細微的消極情緒時,我們就應該積極應對,而不是等到它進一步升級」。如何及時捕捉到孩子情緒的波動並及時處理?在這一步,我選擇的繪本是《生氣湯》。
《生氣湯》曾榮獲1994-1995年度小印第安人獎、1992年《書單》雜誌編輯選書、美國平面設計協會年度選書。它通過一個有趣的故事,巧妙引導孩子如何處理即將爆發的壞情緒。
小男孩霍斯今天遇到了一系列不愉快的事,回家以後,他越想越生氣,便通過各種肢體動作來發泄。
細心的媽媽覺察到了他的反常,於是不動聲色地煮了一鍋湯,用她獨特的方式幫助霍斯消除了怒氣,攪散了一天的不如意。
在共讀過程中,我向女兒提出了以下幾個問題:
——「哪些事情讓霍斯感到生氣?如果是你,你也會不高興嗎?」
——「霍斯是怎麼表達他的憤怒的?那麼你生氣的時候,又是如何表現的呢?」
——「媽媽做的生氣湯是如何讓霍斯開心起來的?」
——「你下次生氣時,會同樣煮生氣湯嗎?還有什麼其他好辦法嗎?」
……
通過一問一答互動的形式,女兒經過思考、並結合親身經歷,更為全面地理解了繪本的內容。
與此同時,平日里我有意識地引導她主動分享內心任何不愉快的感受,「煮湯」一詞一度成為我們母女之間的一個暗號。
每當我看到她悶悶不樂的樣子時,都會拿出她的廚房玩具,邀請她像繪本中描繪的那樣,一邊「煮」,一邊加各種調料,一邊用大叫等舉動來調節情緒。通過這樣過家家的遊戲方式,很多負面情緒都被消除在萌芽狀態。
過家家時在「煮湯」
當然,這個方法僅限於負面情緒較為平緩的情況。一旦娃猛烈的情緒在短時間激烈爆發時,就不太好使啦。
因此,接下來的幾個步驟更為重要。
3 傾聽與認可
使用繪本:《傑瑞的冷靜太空》
感同身受地去傾聽孩子內心的情緒起伏,在戈特曼看來是最重要的一個步驟。但這不僅僅是單純的聽和看,更是一種心理上的認可與聯結。
對此我深有體會。孩子在情緒爆發的時候,是完全聽不進去任何說教的。這個時候,最合適的做法就是靜靜地陪在她旁邊,擁抱、輕拍都可以,哪怕什麼都不做,只需溫和地等待她那一陣情緒風暴過去,並給她一個明確的信號——爸爸媽媽就在你身邊,需要的時刻我們一直都在。這份安全感,往往能讓女兒在發泄完之後,較快地恢復平靜。
這個階段,我選擇《傑瑞的冷靜太空》共讀繪本。它是孩子情緒管理方面的經典作品,內容非常具有指導和借鑒作用。
故事的開始,大發脾氣的小男孩傑瑞又是摔門、又是踢桌子,腳被弄疼之後大哭起來。
對此,她的媽媽沒有責罵,而是張開雙臂抱住他,任他盡情流淚發泄。
傑瑞逐漸止住了眼淚。在媽媽的指導下,他深呼吸了兩次,說出了不開心的原因——原來是不小心打碎了自己親自為爸爸做的生日陶碗。
接下來,媽媽與傑瑞的一段對話,讓我印象尤為深刻:
媽媽:「真抱歉,傑瑞,那個陶碗讓你感到那麼自豪,它碎了,你一定感到很傷心。」
傑瑞:「我很傷心,也很生氣。」
媽媽:「感到傷心和生氣沒有關係,但傷害自己、損壞桌子就不好了,你記住了做深呼吸,那當你生氣的時候,還能做什麼幫助你平靜下來呢?」
傑瑞:「我不知道。」
媽媽:「我有個主意。想聽聽嗎?」
傑瑞:「好吧。」
……
戈特曼提到,當孩子表達自己的感受時,家長可以通過「映射法」來回應孩子,即重複聽到的話語,說出自己觀察到的現象。
而上述這段對話,正是「映射法」的表現,媽媽的強調讓傑瑞感覺到被理解與接納,由此也就會更加配合接下來媽媽為他提供的建議。
對我來說,這個繪本讓我學到了面對情緒失控的孩子時正確的處理措施;而對於女兒來說,讀了這個繪本之後,每次哭鬧都不讓我離開。在我看來,這正體現了她對我的信任與依賴,也未嘗不是一種收穫哦。
4 幫助孩子表達情緒
使用繪本:《我變成一隻噴火龍了》
在這個步驟,戈特曼建議「父母幫助孩子找到合適的言語來表達正在經歷的感受。孩子越能精確地表達自己的感受,對情商的促進作用就越好。」
但是,年幼的孩子辭彙量有效,如何將那些抽象的情緒體驗生動形象地描述出來呢?對此,我選擇的繪本是「第一屆豐子愷兒童圖畫書」優秀兒童圖畫書獎獲獎作品——《我變成一隻噴火龍了》。
在這本書中,主人公憤怒時的表現是噴火——只要張開嘴巴,就會有火冒出來,鼻子的火更是24小時無休止哦!而它的破壞力更是十足——房屋、樹木和郵筒都被燒掉啦!
這個繪本畫風幽默活潑,女兒每次看都被逗得咯咯直笑。生動形象的呈現方式,讓她一下子找到思路,能夠用語言來解釋「憤怒」是種什麼感覺——「就像著火了一樣,快要爆炸了!」。
此外,我還為她拓展了兩個相關的小遊戲。
你比劃我猜
親子遊戲:家長和孩子,一個人做出各種誇張的動作或表情,但不能說話;另一個說出體現的是哪種情緒。
記得不久前跟女兒玩這個遊戲時,需要她用肢體語言表現「害怕」。於是小傢伙把整個人蜷縮起來,裹進了毛毯里。女兒的解釋是:「害怕就趕緊把自己藏起來,否則大灰狼要來把我吃掉。」
把情緒「創作」出來
基礎玩法:家長在紙上畫出噴火龍的輪廓,讓孩子來填色,可以重點提示憤怒的火焰應該塗在哪裡、塗多少個。
進階玩法:用各種道具、多種形式,鼓勵孩子以自己的理解,創作跟「情緒」有關的作品。
我和女兒曾經合作,用蘋果為素材,DIY了一個開心的小娃娃。其中,女兒提供了思路。她的原話是——「高興時,眼睛嘴巴和臉上的肉會堆在一起,把鼻子擠得就要飛出去啦!」於是,蘋果小人的鼻子就被做成了長長的、呼之欲出的模樣。
DIY水果表情娃,開心得鼻子都快飛出來啦~
以上這些玩法,有助於孩子用更豐富的辭彙和形式來表達情緒,從而讓自己的感受更好地被他人所理解。
5 劃定界限,解決問題
使用繪本:《媽媽,我真的很生氣》
根據戈特曼的理論,這一步又可以分為5個環節:
劃定界限;
確認目標;
思考可行的解決方案;
基於你的家庭觀念,評估解決方案是否可行;
協助孩子選擇一個方案。
情緒沒有對錯之分,但表達情緒時的行為是有的。家長應該根據自己的價值觀,來為孩子設定界限,明確哪些行為是被允許的,哪些行為是哪怕孩子發再大的脾氣,也要堅決制止。由此,可以將孩子的行為劃分為三大區域:
綠色區域:父母希望並認可的行為;
黃色區域:儘管不被父母認可,但某些情況下會選擇包容的行為;
紅色區域:父母無論如何都不會容忍的行為。
我們要為孩子不同區域的行為設定相應的規矩,並用適當的方案幫助他們遵守,尤其是在孩子憤怒等劇烈情緒爆發的時候。而這個過程其實相當考驗家長智慧。
拿女兒來說,此前她發脾氣的情況多種多樣,可能是正在玩的積木倒了;可能是書頁翹了起來,怎麼弄都弄不平;也可能是某項不當舉動被我們所制止。總而言之有一個共同點,那就是她的行動遇到了阻礙。
兩歲半時,由於沒有把繪本擺整齊,
大發脾氣,邊哭邊擺,哭到滿頭大汗
而在發脾氣的形式上,小傢伙大部分時間是哭、尖叫和賴躺,但有極個別的時候,她還會摔東西、甚至是打人。
這些極端舉動,無疑是紅色區域的行為,需要堅決杜絕。那麼,如何讓繪本協助這一步順利實施呢?我挑選了「美國兒童情緒管理與性格培養繪本」系列中的一本——《媽媽,我真的很生氣》。
繪本中的主人公男孩喬希生氣時會扔玩具、打弟弟。對此,媽媽沒收了他的玩具,並且讓他坐在反省椅上反思。
媽媽告訴喬希,生氣時應該合理表達,比如告訴對方:「我生氣了!」、「我需要幫助!」這樣才能找出解決的方法。
通過這個繪本,女兒逐漸明白了要用正確的方式來表達憤怒、受挫和其他難以處理的情緒。
更為重要的是,繪本中除了提到明確的懲罰機制外,還提供了一個幫助孩子控制情緒的「笑臉獎勵計劃」,很具有參考價值。
這個計劃的主要內容是這樣的:「製作一個比較簡單的圖表來跟蹤孩子的積極行為。孩子每次表現出正確的行為時,他都會獲得一個笑臉(或貼畫等)。告訴孩子,畫滿所有的笑臉,他就能得到獎勵。」
在跟女兒商量之後,我們一起實行了這個計劃。
我準備了一份七天的情緒獎懲表,評價她每天的表現,只要情緒穩定、沒有亂髮脾氣,當天便能拿到一顆五角星。如果一周內能拿到五顆以上五角星,便會有相應的獎勵,比如買給她心心念念的玩具、吃一次美味的蛋糕、去看一場嚮往已久的兒童劇……
曾經執行過的各種行為記錄表
在這種獎勵機制的作用下,女兒有了明顯的進步,不僅發脾氣的次數少了很多,還會像一個小大人一般告訴我:「媽媽,我們以後都不能亂髮脾氣,因為我們都不是小孩子了。」她的變化,讓我欣喜不已。
培養一個高情商的孩子,是每個父母的心愿。而這其中,情緒的自我管理又是一項必不可少的重要能力。
目前為止,女兒儘管不能說已經完全是乖巧的天使寶寶,但較之從前那個脾氣暴躁娃,確實是判若兩人。
繪本的培養效果比想像中要好。然而,情緒管理是一生的課題,這個過程依舊任重而道遠。路漫漫兮,要始終在不斷前行。
每日話題
你家孩子情緒上來什麼樣?
你是如何處理的?
留言區分享你的故事吧!
- END -
作者| 筱恬,一個三歲半女孩的媽媽,生物學碩士,職場媽媽,親子文自由撰稿人;歡用文字記錄寶貝成長,用科學理念實踐養育日常。
編輯| 章魚媽,一個一歲半兒子的媽媽
參考資料| Allan N. Schore, (2015). Affect regulation and theorigin of the self: The neurobiology of emotional development|Routledge ClassicEdition.
美國兒科學會育兒百科(全新修訂第6版)|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.
John Gottman,(2014).培養高情商的孩子|浙江人民出版社.
University of California-Berkeley.(2017).Emoji fanstake heart: Scientists pinpoint 27 states of emotion.
https://www.sciencedaily.com/releases/2017/09/170907093630.htm
熱文推薦
「盪鞦韆遇上霸道家長,我們吵起來了……」 北大院長面試學霸:「他們太像了,就像一個模具打造出的傢具」 與兒子大戰一年後,這位媽媽終於讓他愛上了英語! 孩子太小,帶出去旅遊什麼也記不住,沒有任何意義?STEAM老師告訴你,在家培養孩子能力,最重要是這個!✍️
|作 者 招 募 & 投稿|
後台回復「投稿」,查看詳情
投稿郵箱:[email protected]
孩子的情緒管理,家長一定要重視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