遼東三傑:熊廷弼、孫承宗、袁崇煥。他們都是明朝末年的大將,並且在遼東戰場上全力抵抗後金,從而做出了重要的貢獻或者起到不可忽略的作用。其中,就孫承宗來說,崇禎皇帝曾評價他是「漢則孔明,唐則裴度」,也即孫承宗可以和蜀漢丞相諸葛亮相提並論了。換而言之,在崇禎心目中,孫承宗就是明朝的諸葛亮。
對此,在筆者看來,如同諸葛亮不死,蜀漢不會滅亡一樣。只要孫承宗不死,並受到重用的話,顯然可以幫助明朝抵擋後金(清朝)。但是,崇禎十一年(1638年),清軍大舉進攻,十一月,進攻高陽。賦閑在家的孫承宗率全城軍民守城,城破被擒,自縊而死。在孫承宗死後的第六年,明朝正式滅亡,而清朝也在不久之後入主中原。
一
首先,孫承宗(1563年—1638年),字稚繩,號愷陽,北直隸保定高陽(今河北)人。萬曆四十八年(1620年),明熹宗朱由校即位,孫承宗以左庶子充當日講官。由此,非常明顯的是,孫承宗可以說是明熹宗朱由校的老師了。因此,這也是孫承宗可以獲得明熹宗朱由校重用的原因之一。天啟元年(1621年),孫承宗官升少詹事。
同年,後金進攻遼東,瀋陽、遼陽先後被攻陷,遼東經略袁應泰自殺。由此,在薩爾滸之戰後,後金不斷攻城略地,讓明朝在遼東戰場損失慘重。如同諸葛亮曾經說自己「受任於敗軍之際,奉命於危難之間」一樣,有著明朝諸葛亮之稱的孫承宗,也在明朝士氣喪失的背景下出征遼東戰場。
二
在明朝與後金作戰連遭敗績、邊防形勢危急的情況下,孫承宗代替王在晉成為薊遼督師。在明朝時期,督師是比總督更要大的官職,也即作為薊遼督師的孫承宗,無疑全權負責了該地區的大小事務。在此基礎上,孫承宗一個重要工作,就是和袁崇煥等人一起修築關寧錦防線。孫承宗督師遼東四年,前後修復九座大城,四十五座堡壘。
除了修建城池之外,孫承宗還招練兵馬十一萬,建立十二個車營、五個水營、兩個火器營,八個前鋒後勁營等,這是明朝後期抵抗後金大軍的重要力量。並且,孫承宗還製造甲胄、軍用器械、弓矢、炮石等打仗用的裝備有幾百萬,開疆擴土四百里,屯田五千頃。由此,在筆者看來,孫承宗無疑明朝留下了一筆寶貴的財富,這些財富足夠明朝在遼東戰場揮霍了。
三
當然,這些財富中,最核心的還是關寧錦防線,關寧錦防線是明朝末年為抵禦後金(清朝)所構築的自山海關經寧遠至錦州的一條防線,其中以山海關為後盾、寧遠為中堅、錦州為先鋒,其間築有多個堡台作為聯防據點。眾所周知,後金的八旗士兵,擁有比較精銳的士兵,所以,明朝大軍一旦離開城池作為依靠,往往不是後金八旗士兵的對手。
但是,關寧錦防線的建立,促使明朝士兵可以憑藉城池來削弱後金士兵的優勢,並藉助於大炮等武器,以此殺傷後金士兵。比如在寧遠之戰、寧錦之戰中,袁崇煥就是依靠關寧錦防線,得以重創努爾哈赤和皇太極。而袁崇煥在明朝末期得以聲名鵲起,無疑要感謝培養過他的孫承宗。
四
最後,不過,雖然孫承宗取得了逼迫努爾哈赤後退七百里功勛卓著,也即讓努爾哈赤視為重要的對手。但是,孫承宗沒有敗給後金,卻因為遭到魏忠賢的妒忌,所以辭官回鄉。在崇禎皇帝即位後,孫承宗又調度援軍、追還潰將,重鎮山海,襲擾敵後,迫敵出塞,收復四鎮,再整關寧。但是,孫承宗因為遭權臣掣肘,只能告老回家。也即在明朝末期,明朝內部的消耗和傾軋,也是其走向滅亡的重要原因。
崇禎十一年(1638年),清軍進攻高陽,孫承宗率領全城百姓及家人守城,城破後自縊而死。在孫承宗死後的第六年,崇禎皇帝於公元1644年自縊,這意味著明朝正式滅亡,而清朝也在不久之後入主中原。對此,在筆者看來,相對於袁崇煥,孫承宗可以說是更加全面的人才,也即能文能武,不過,孫承宗卻無法一直施展自己的抱負,這無疑是明朝的巨大損失。
文/情懷歷史
此人被崇禎稱為明朝的「諸葛亮」,他不死,明朝難以滅亡
遼東三傑:熊廷弼、孫承宗、袁崇煥。他們都是明朝末年的大將,並且在遼東戰場上全力抵抗後金,從而做出了重要的貢獻或者起到不可忽略的作用。其中,就孫承宗來說,崇禎皇帝曾評價他是「漢則孔明,唐則裴度」,也即孫承宗可以和蜀漢丞相諸葛亮相提並論了。換而言之,在崇禎心目中,孫承宗就是明朝的諸葛亮。
對此,在筆者看來,如同諸葛亮不死,蜀漢不會滅亡一樣。只要孫承宗不死,並受到重用的話,顯然可以幫助明朝抵擋後金(清朝)。但是,崇禎十一年(1638年),清軍大舉進攻,十一月,進攻高陽。賦閑在家的孫承宗率全城軍民守城,城破被擒,自縊而死。在孫承宗死後的第六年,明朝正式滅亡,而清朝也在不久之後入主中原。
一
首先,孫承宗(1563年—1638年),字稚繩,號愷陽,北直隸保定高陽(今河北)人。萬曆四十八年(1620年),明熹宗朱由校即位,孫承宗以左庶子充當日講官。由此,非常明顯的是,孫承宗可以說是明熹宗朱由校的老師了。因此,這也是孫承宗可以獲得明熹宗朱由校重用的原因之一。天啟元年(1621年),孫承宗官升少詹事。
同年,後金進攻遼東,瀋陽、遼陽先後被攻陷,遼東經略袁應泰自殺。由此,在薩爾滸之戰後,後金不斷攻城略地,讓明朝在遼東戰場損失慘重。如同諸葛亮曾經說自己「受任於敗軍之際,奉命於危難之間」一樣,有著明朝諸葛亮之稱的孫承宗,也在明朝士氣喪失的背景下出征遼東戰場。
二
在明朝與後金作戰連遭敗績、邊防形勢危急的情況下,孫承宗代替王在晉成為薊遼督師。在明朝時期,督師是比總督更要大的官職,也即作為薊遼督師的孫承宗,無疑全權負責了該地區的大小事務。在此基礎上,孫承宗一個重要工作,就是和袁崇煥等人一起修築關寧錦防線。孫承宗督師遼東四年,前後修復九座大城,四十五座堡壘。
除了修建城池之外,孫承宗還招練兵馬十一萬,建立十二個車營、五個水營、兩個火器營,八個前鋒後勁營等,這是明朝後期抵抗後金大軍的重要力量。並且,孫承宗還製造甲胄、軍用器械、弓矢、炮石等打仗用的裝備有幾百萬,開疆擴土四百里,屯田五千頃。由此,在筆者看來,孫承宗無疑明朝留下了一筆寶貴的財富,這些財富足夠明朝在遼東戰場揮霍了。
三
當然,這些財富中,最核心的還是關寧錦防線,關寧錦防線是明朝末年為抵禦後金(清朝)所構築的自山海關經寧遠至錦州的一條防線,其中以山海關為後盾、寧遠為中堅、錦州為先鋒,其間築有多個堡台作為聯防據點。眾所周知,後金的八旗士兵,擁有比較精銳的士兵,所以,明朝大軍一旦離開城池作為依靠,往往不是後金八旗士兵的對手。
但是,關寧錦防線的建立,促使明朝士兵可以憑藉城池來削弱後金士兵的優勢,並藉助於大炮等武器,以此殺傷後金士兵。比如在寧遠之戰、寧錦之戰中,袁崇煥就是依靠關寧錦防線,得以重創努爾哈赤和皇太極。而袁崇煥在明朝末期得以聲名鵲起,無疑要感謝培養過他的孫承宗。
四
最後,不過,雖然孫承宗取得了逼迫努爾哈赤後退七百里功勛卓著,也即讓努爾哈赤視為重要的對手。但是,孫承宗沒有敗給後金,卻因為遭到魏忠賢的妒忌,所以辭官回鄉。在崇禎皇帝即位後,孫承宗又調度援軍、追還潰將,重鎮山海,襲擾敵後,迫敵出塞,收復四鎮,再整關寧。但是,孫承宗因為遭權臣掣肘,只能告老回家。也即在明朝末期,明朝內部的消耗和傾軋,也是其走向滅亡的重要原因。
崇禎十一年(1638年),清軍進攻高陽,孫承宗率領全城百姓及家人守城,城破後自縊而死。在孫承宗死後的第六年,崇禎皇帝於公元1644年自縊,這意味著明朝正式滅亡,而清朝也在不久之後入主中原。對此,在筆者看來,相對於袁崇煥,孫承宗可以說是更加全面的人才,也即能文能武,不過,孫承宗卻無法一直施展自己的抱負,這無疑是明朝的巨大損失。
文/情懷歷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