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由星星聊孩子成長原創首發,禁止轉載大家好,我是星星,很高興和大家見面,歡迎各位閱讀,祝大家度過愉快的周末。
「這件事好像責任在你啊?」媽媽皺著眉問孩子。孩子紅著臉,默默地點了點頭。媽媽卻話鋒一轉說:「沒關係,你可以解釋!說說你的理由,我想聽聽你的想法。」孩子驚訝地抬頭,但眼神卻亮了許多,接著,他就跟媽媽解釋了起來……其實類似這樣的場景在很多家庭中可能永遠都不會出現,而看到這樣的場景,一些媽媽也會覺得太過驚奇:「怎麼可能?孩子錯了就得說,不說他才記不住呢!」
每當孩子出了問題,我們都會習慣性地認為一定是他的錯,所以,他就算多說也沒多大意義。在我們看來,孩子錯了,就要好好說道說道,該責備的責備,該懲罰的懲罰。就要讓孩子記住教訓,不管用什麼手段!看上去很強硬的態度,似乎也有著「大家長」的風範,可孩子真的會因此就記住教訓並不再犯錯嗎?未必。
這其中是有許多原因的,有些孩子是覺得他犯了錯媽媽就只會教訓也沒什麼其他方法,所以無所謂了,屢犯便也沒什麼疼癢感了;而另外一些孩子則是一種賭氣,為什麼賭氣?因為媽媽很可能會冤枉他,或者將那個錯誤在他身上無限放大了,超出了他可能承受的範圍。
說一個很大的話題,就算是真的犯罪嫌疑人,法官尚且會給他一個解釋的機會,哪怕他罪大惡極,也會給他留一個申辯的可能。孩子不過是犯了個錯,而且多半時候我們並不了解他犯錯的原因或過程,所以,怎麼能直接推定孩子有錯,並藉此開始教訓他呢?因此,不管孩子做了什麼,都應該給他一個申辯的機會,允許他對自己的行為作出合理的解釋,這是他的權利,別輕易剝奪。
有的媽媽擔心,這會不會是在縱容他學會「狡辯」,其實不然,申辯是一種正當的解釋,這會讓孩子產生一種維護自我的意識,使他不至於因為別人的說辭而瞬間否定自己。而且,申辯會提升孩子的分析力、想像力、辯駁力以及推理判斷能力,發展他的智力,還能提高他的口頭表達能力。更重要的是,通過申辯,孩子與媽媽間增進了交流,兩代人的感情也會更加親密融洽。
當然,關於狡辯的問題我們也不能不考慮在內,但想想看,其實孩子的狡辯都是不得已而為之的,也許正是因為之前我們對孩子的不能容忍,對他的屢屢懲罰,所以,才讓他形成了狡辯的壞習慣。為了避免他的狡辯,倒不如允許他正常申辯,當他的不服氣有了合理的發泄出口,他自然也就不會無理取鬧了。
第一,給我們自己的怒火限定一個發泄時間
得知某件壞事可能是孩子乾的,或者已經確定是孩子乾的,我們的內心會覺得很煩躁,可能會忍不住發火、抱怨,或者訓斥孩子,以提醒他犯了錯或者讓他記住教訓。這很正常,因為一件事情出乎意料地向壞的方向發展而產生怒火,這是人的正常反應。尤其是身為媽媽,我們無不希望孩子表現良好,所以,這樣的表現是允許的。但是,這個允許有時間限定,不能無休止地發怒,否則就會被怒火沖昏頭腦。可以發怒,但要理智,生氣的時候離孩子遠一些,先自己發泄一下,之後,再去聽孩子解釋,不要把怒火全發泄到孩子身上,否則這對他也是一種附加的傷害。
第二,盡量平靜地傾聽孩子的解釋
當可以控制住怒火之後,再好好聽孩子解釋,聽的過程中也要保持平靜,不管聽到什麼,都要讓其在自己的頭腦中轉幾圈,不確定的地方多問孩子幾句,理順他的理由,聽他講清楚他行為的合理性。當然,錯誤面前為自己找借口也是人之常情,孩子為了逃避懲罰自然也會這麼干,不過沒關係,只要他講得合理,講得也是事實,那就相信他。我們此時的心中應該是一架不偏不倚的天平,不要直接就覺得孩子是有錯的,否則我們恐怕很難得到正確的結論。
第三,聽過孩子的解釋之後再進行妥善處理
聽完孩子的解釋,我們會對這件錯事有一個最基本的判斷,孰是孰非也可能基本搞清楚了。那麼接下來,就要根據判斷來進行妥善的處理。若是孩子真的是出於好心卻辦了錯事,那麼先肯定他的好心,再指點他如何採取正確的方式去處理事情;假如孩子的解釋真的蒼白無力,也不要訓斥他,而是委婉地告訴他錯誤的所在,並糾正他錯誤的認知。
此時的引導也很重要,應該讓孩子明白,允許他申辯不是在給他逃脫懲罰的機會,這是為了讓他解釋清楚自己的行為,這個解釋的過程也是讓他重新認識自己的一個過程,無論對錯,他都會從中有所收穫。
感謝大家的耐心閱讀,今天就聊到這裡,歡迎大家在評論區討論,點贊,記得關注!下期見。
不要盲目的給孩子下定論,允許孩子為自己申辯,給他解釋的權利
本文由星星聊孩子成長原創首發,禁止轉載
大家好,我是星星,很高興和大家見面,歡迎各位閱讀,祝大家度過愉快的周末。
「這件事好像責任在你啊?」媽媽皺著眉問孩子。孩子紅著臉,默默地點了點頭。媽媽卻話鋒一轉說:「沒關係,你可以解釋!說說你的理由,我想聽聽你的想法。」孩子驚訝地抬頭,但眼神卻亮了許多,接著,他就跟媽媽解釋了起來……其實類似這樣的場景在很多家庭中可能永遠都不會出現,而看到這樣的場景,一些媽媽也會覺得太過驚奇:「怎麼可能?孩子錯了就得說,不說他才記不住呢!」
每當孩子出了問題,我們都會習慣性地認為一定是他的錯,所以,他就算多說也沒多大意義。在我們看來,孩子錯了,就要好好說道說道,該責備的責備,該懲罰的懲罰。就要讓孩子記住教訓,不管用什麼手段!看上去很強硬的態度,似乎也有著「大家長」的風範,可孩子真的會因此就記住教訓並不再犯錯嗎?未必。
這其中是有許多原因的,有些孩子是覺得他犯了錯媽媽就只會教訓也沒什麼其他方法,所以無所謂了,屢犯便也沒什麼疼癢感了;而另外一些孩子則是一種賭氣,為什麼賭氣?因為媽媽很可能會冤枉他,或者將那個錯誤在他身上無限放大了,超出了他可能承受的範圍。
說一個很大的話題,就算是真的犯罪嫌疑人,法官尚且會給他一個解釋的機會,哪怕他罪大惡極,也會給他留一個申辯的可能。孩子不過是犯了個錯,而且多半時候我們並不了解他犯錯的原因或過程,所以,怎麼能直接推定孩子有錯,並藉此開始教訓他呢?因此,不管孩子做了什麼,都應該給他一個申辯的機會,允許他對自己的行為作出合理的解釋,這是他的權利,別輕易剝奪。
有的媽媽擔心,這會不會是在縱容他學會「狡辯」,其實不然,申辯是一種正當的解釋,這會讓孩子產生一種維護自我的意識,使他不至於因為別人的說辭而瞬間否定自己。而且,申辯會提升孩子的分析力、想像力、辯駁力以及推理判斷能力,發展他的智力,還能提高他的口頭表達能力。更重要的是,通過申辯,孩子與媽媽間增進了交流,兩代人的感情也會更加親密融洽。
當然,關於狡辯的問題我們也不能不考慮在內,但想想看,其實孩子的狡辯都是不得已而為之的,也許正是因為之前我們對孩子的不能容忍,對他的屢屢懲罰,所以,才讓他形成了狡辯的壞習慣。為了避免他的狡辯,倒不如允許他正常申辯,當他的不服氣有了合理的發泄出口,他自然也就不會無理取鬧了。
第一,給我們自己的怒火限定一個發泄時間
得知某件壞事可能是孩子乾的,或者已經確定是孩子乾的,我們的內心會覺得很煩躁,可能會忍不住發火、抱怨,或者訓斥孩子,以提醒他犯了錯或者讓他記住教訓。這很正常,因為一件事情出乎意料地向壞的方向發展而產生怒火,這是人的正常反應。尤其是身為媽媽,我們無不希望孩子表現良好,所以,這樣的表現是允許的。但是,這個允許有時間限定,不能無休止地發怒,否則就會被怒火沖昏頭腦。可以發怒,但要理智,生氣的時候離孩子遠一些,先自己發泄一下,之後,再去聽孩子解釋,不要把怒火全發泄到孩子身上,否則這對他也是一種附加的傷害。
第二,盡量平靜地傾聽孩子的解釋
當可以控制住怒火之後,再好好聽孩子解釋,聽的過程中也要保持平靜,不管聽到什麼,都要讓其在自己的頭腦中轉幾圈,不確定的地方多問孩子幾句,理順他的理由,聽他講清楚他行為的合理性。當然,錯誤面前為自己找借口也是人之常情,孩子為了逃避懲罰自然也會這麼干,不過沒關係,只要他講得合理,講得也是事實,那就相信他。我們此時的心中應該是一架不偏不倚的天平,不要直接就覺得孩子是有錯的,否則我們恐怕很難得到正確的結論。
第三,聽過孩子的解釋之後再進行妥善處理
聽完孩子的解釋,我們會對這件錯事有一個最基本的判斷,孰是孰非也可能基本搞清楚了。那麼接下來,就要根據判斷來進行妥善的處理。若是孩子真的是出於好心卻辦了錯事,那麼先肯定他的好心,再指點他如何採取正確的方式去處理事情;假如孩子的解釋真的蒼白無力,也不要訓斥他,而是委婉地告訴他錯誤的所在,並糾正他錯誤的認知。
此時的引導也很重要,應該讓孩子明白,允許他申辯不是在給他逃脫懲罰的機會,這是為了讓他解釋清楚自己的行為,這個解釋的過程也是讓他重新認識自己的一個過程,無論對錯,他都會從中有所收穫。
感謝大家的耐心閱讀,今天就聊到這裡,歡迎大家在評論區討論,點贊,記得關注!下期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