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/微夢媽咪(原創文章,歡迎轉載分享)
華羅庚在《數學與美》中曾寫到,「最大的敵人不是別人,而是你自己。」身為數學家的華羅庚,在日常生活中是不善言談的,他渴望得到別人的認同,更渴望得到內心的默許。從某種角度來說,他最大的敵人,正是來源於那份未被認可的心理匱乏感。
在現實生活中,我們經常會發現有些孩子自卑怯懦,總喜歡躲在角落裡一個人畏畏縮縮的,是因為他天性如此嗎?還是後天環境的影響呢?
其實很多時候都是父母教育方式出現了問題:父母不善言談,孩子卻渴望表現,在這雙重矛盾之下,父母應學會改變態度,嘗試看到孩子的「好」。只有這樣,您和孩子才能撥雲見日、重見陽光!
提到姜文,很多人都會想到那個剃光頭髮、留著落腮鬍子的大導明星。沒錯,從《紅高粱》到《讓子彈飛》,再到如今的《邪不壓正》,他用自己的努力證明著自己的實力,不管是做演員還是做導演,又或者是簡簡單單的做編劇,他都能夠將這些角色一一適應好,並努力贏得大眾的認可。
但贏得了大眾的信任,卻換不回母親的一句讚美,對於姜文來說這句話一點也不假。
在接受著名作家許志遠訪談時,姜文曾經對著鏡頭說過這樣一句話,「我人生中最大的失敗是和母親的關係。」為什麼會這樣說呢?姜文坦言,自己似乎怎麼做都沒辦法和母親維持比較好的狀態。他得了獎,母親不高興,他拿到了錄取通知書,母親也沒有說一句話。在母親那裡他得不到半句認同和讚美,儘管這些都是他所渴望的,然而也不能。(訪談節目名稱為《十三邀》)
姜文嘗試過很多方法,希望母親能夠誇他一句,他向一些人討教,有人出主意讓他給母親買套房子,他買了但母親沒有去住。他打心眼裡想要努力靠這些,希望能換取母親的半份讚賞,但結果也不如人意。姜文直到母親去世也沒能弄懂這一切,更沒能換回對方的一句認同。
有人說,原生家庭是每個人的原罪,這句話放在姜文身上是再合適不過了。在大眾的眼中,姜文是自信爽朗的,他是中國男人的典範,但是從他的話語中我們卻能夠很輕易的捕捉到他的不自信,他渴望能得到母親的認同,但母親卻遲遲不肯給,在這緊張焦灼的隱形「鬥爭」之中,他繳械了,但同時也受了傷。
▶▶為什麼許多媽媽不願意認同孩子呢?
★許多母親都不善於表達
中國人向來含蓄,相比於外國人的熱情奔放,我們更習慣把情感藏在心裡,然後用行動一點點的去表露自己。所以你會發現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母親,她們可能不會說一些甜言蜜語,不會說一些你儂我儂的話語,但是她們卻可以用行動去表現出來。
就像姜文的母親那樣,也許她從來都沒有說過一些贊同且認可孩子的話,但是她卻一點點的支持著孩子,並用自己的努力來揮發著自己的力量,哪怕這力量很渺小、很無力,但它卻也在持續不斷的揮發出來。
因此從這個角度來說,正是因為許多母親的不善言談、不善表達才造成了這種局面的出現,她們也是渴望愛的,也是渴望能夠向孩子表達這份情感的,但是她們不會表達,不知道該尋找怎樣的契機,進而把這些話說出來。因此在這一來二去里,事情就被耽擱了,這份情感也就擱淺了。
★害怕孩子因之而飄飄然
當然除了不善於表達這一硬性要求以外,有很多媽媽之所以不會去說,可能也是因為她自己有自己的想法,換句話說就是怕孩子因為受到了這些表揚和認可而變得飄飄然。
他們最需要的是鼓勵,最不需要的也是鼓勵。為何如此說呢?孩子還小,不知道如何控制情緒,也不知道該如何讓自己平靜下來,一旦這個心態膨脹了,日後是很難加以調整的。為了避免這種極端情況,許多母親就把事情極端化處理了,換句話說,就是不再誇獎孩子。
我的母親就是這樣一位人物,她脾氣倔強古板,平時從來都沒有誇獎過我,即使我做了再大的成就,在她眼裡似乎也都沒什麼
考了年級第1名,她什麼都不說,取得了某演講比賽的冠軍,她也什麼都不講,依然在那裡洗著自己的衣服,做著自己的活。
你問她為什麼不誇獎你,她只是笑笑不語。於是漸漸的,我也就不把這些榮譽放在眼裡了,甚至對這些東西都已經不再感冒。
▶▶媽媽對孩子的不認同,會給他造成什麼影響呢?
知名作家王朔在其自傳中曾說過這樣一句話
「我的父親從來都沒有誇獎過,我甚至懷疑過他是否真正愛過我。」
王朔早已年過四十,當談及與父親的感情時,他卻仍然可以發出這樣的感慨,從中可以看出父親兒時對他的不認同的的確確在他的心裡紮下了根,也結下了惡果。這種不認同,或許就是造成他性格缺陷的的源泉之一。
✔會讓孩子的性格變得愈加極端
人都是渴望被認同的,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,都是一樣的。如果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沒有得到自己父母的認同的話,他長大以後就會急切的渴望這種力量,這種自我補償的感覺在心理學中也屢屢被提到。
他的性格會走向一種極端,一種無法控制的極端,他會因為想要得到別人的認可而加倍的逼迫自己,也會因為想要得到某種榮譽而努力的往前跑,但是跑著跑著,他就會忘記初心,因為他所有的一切都是為了彌補當初的那份「空缺」。但不管怎麼說,這種補償終究是無法的,真正達成目的的,因為他要填的是一個「無底洞」。
✔會讓孩子和父母的關係變得愈加焦灼
就像姜文所說的那樣,他至始至終都沒能更好的和母親處理好這個關係,直到母親死後他也無法弄清楚這個原因。這其實也是這種情況所帶來的影響之一。
家長長期不認同孩子,甚至表現出一種不屑,最後會讓孩子慢慢的和父親母親保持一種刻意的距離,這種距離會使他們的感情和關係變得愈加尷尬,甚至會使整個家庭被他動蕩不已,這些都是有可能的,等到孩子長大以後呢?等到他成家立業以後呢?種情況不但不會得到改善,反而會越來越嚴重。
▶▶媽媽不善表達不要緊,試著改變態度或許結果會更好!
什麼是表達?說話是一種表達,行動也是一種表達,只要你是發自內心的去做出一些事情,進而使對方感受到這種變化,這就都是一種表達。
所以如果家長不善言談,不懂得用言語的方式去表達自己的愛的話,那就嘗試用另一種方法去傳遞吧!或許改變態度就是一個不錯的「招數」。
✔嘗試著對孩子溫和一些
對孩子溫和一些就是態度上的轉變。平時不要對他那麼惡語相向了,也不要總是兇巴巴的看著他了,必要的時候給他一個微笑,讓他感受到母親溫柔的狀態,或許也能夠讓孩子尋求到這種自我認同,這種認同也許會比話語更有衝擊力,也能夠給他帶來更多的感動。
✔鼓勵的態度會讓他越走越遠
僅僅是溫柔還是不夠,必要的時候,您還應該投以鼓勵的態度,要讓他知道母親雖然是不善言談的,雖然不會說出太多的漂亮話,但是從心底里是支持他的,是希望他能夠越走越遠的,並且他目前的這份成也是被認同的。
在這種情況下,孩子不但不會走向極端,反而會在正確的軌道上越走越遠,甚至會成就更深。
♥「愛要大聲說出來」,如果您善於言談,就通過言語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態度,進而給予他鼓勵;如果您不善言談,就通過另外一種方式去表達、去訴說,或許後面這一種方式更能夠發現孩子的「好」!
今日討論話題:您曾經有過這樣的困惑嗎?您覺得母親的不善言談還會給孩子造成什麼衝擊呢?
媽媽不善表達孩子卻渴望認同?試著改變態度,看見孩子的好
文/微夢媽咪(原創文章,歡迎轉載分享)
華羅庚在《數學與美》中曾寫到,「最大的敵人不是別人,而是你自己。」身為數學家的華羅庚,在日常生活中是不善言談的,他渴望得到別人的認同,更渴望得到內心的默許。從某種角度來說,他最大的敵人,正是來源於那份未被認可的心理匱乏感。
在現實生活中,我們經常會發現有些孩子自卑怯懦,總喜歡躲在角落裡一個人畏畏縮縮的,是因為他天性如此嗎?還是後天環境的影響呢?
其實很多時候都是父母教育方式出現了問題:父母不善言談,孩子卻渴望表現,在這雙重矛盾之下,父母應學會改變態度,嘗試看到孩子的「好」。只有這樣,您和孩子才能撥雲見日、重見陽光!
提到姜文,很多人都會想到那個剃光頭髮、留著落腮鬍子的大導明星。沒錯,從《紅高粱》到《讓子彈飛》,再到如今的《邪不壓正》,他用自己的努力證明著自己的實力,不管是做演員還是做導演,又或者是簡簡單單的做編劇,他都能夠將這些角色一一適應好,並努力贏得大眾的認可。
但贏得了大眾的信任,卻換不回母親的一句讚美,對於姜文來說這句話一點也不假。
在接受著名作家許志遠訪談時,姜文曾經對著鏡頭說過這樣一句話,「我人生中最大的失敗是和母親的關係。」為什麼會這樣說呢?姜文坦言,自己似乎怎麼做都沒辦法和母親維持比較好的狀態。他得了獎,母親不高興,他拿到了錄取通知書,母親也沒有說一句話。在母親那裡他得不到半句認同和讚美,儘管這些都是他所渴望的,然而也不能。(訪談節目名稱為《十三邀》)
姜文嘗試過很多方法,希望母親能夠誇他一句,他向一些人討教,有人出主意讓他給母親買套房子,他買了但母親沒有去住。他打心眼裡想要努力靠這些,希望能換取母親的半份讚賞,但結果也不如人意。姜文直到母親去世也沒能弄懂這一切,更沒能換回對方的一句認同。
有人說,原生家庭是每個人的原罪,這句話放在姜文身上是再合適不過了。在大眾的眼中,姜文是自信爽朗的,他是中國男人的典範,但是從他的話語中我們卻能夠很輕易的捕捉到他的不自信,他渴望能得到母親的認同,但母親卻遲遲不肯給,在這緊張焦灼的隱形「鬥爭」之中,他繳械了,但同時也受了傷。
▶▶為什麼許多媽媽不願意認同孩子呢?
★許多母親都不善於表達
中國人向來含蓄,相比於外國人的熱情奔放,我們更習慣把情感藏在心裡,然後用行動一點點的去表露自己。所以你會發現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母親,她們可能不會說一些甜言蜜語,不會說一些你儂我儂的話語,但是她們卻可以用行動去表現出來。
就像姜文的母親那樣,也許她從來都沒有說過一些贊同且認可孩子的話,但是她卻一點點的支持著孩子,並用自己的努力來揮發著自己的力量,哪怕這力量很渺小、很無力,但它卻也在持續不斷的揮發出來。
因此從這個角度來說,正是因為許多母親的不善言談、不善表達才造成了這種局面的出現,她們也是渴望愛的,也是渴望能夠向孩子表達這份情感的,但是她們不會表達,不知道該尋找怎樣的契機,進而把這些話說出來。因此在這一來二去里,事情就被耽擱了,這份情感也就擱淺了。
★害怕孩子因之而飄飄然
當然除了不善於表達這一硬性要求以外,有很多媽媽之所以不會去說,可能也是因為她自己有自己的想法,換句話說就是怕孩子因為受到了這些表揚和認可而變得飄飄然。
他們最需要的是鼓勵,最不需要的也是鼓勵。為何如此說呢?孩子還小,不知道如何控制情緒,也不知道該如何讓自己平靜下來,一旦這個心態膨脹了,日後是很難加以調整的。為了避免這種極端情況,許多母親就把事情極端化處理了,換句話說,就是不再誇獎孩子。
我的母親就是這樣一位人物,她脾氣倔強古板,平時從來都沒有誇獎過我,即使我做了再大的成就,在她眼裡似乎也都沒什麼
考了年級第1名,她什麼都不說,取得了某演講比賽的冠軍,她也什麼都不講,依然在那裡洗著自己的衣服,做著自己的活。
你問她為什麼不誇獎你,她只是笑笑不語。於是漸漸的,我也就不把這些榮譽放在眼裡了,甚至對這些東西都已經不再感冒。
▶▶媽媽對孩子的不認同,會給他造成什麼影響呢?
知名作家王朔在其自傳中曾說過這樣一句話
「我的父親從來都沒有誇獎過,我甚至懷疑過他是否真正愛過我。」
王朔早已年過四十,當談及與父親的感情時,他卻仍然可以發出這樣的感慨,從中可以看出父親兒時對他的不認同的的確確在他的心裡紮下了根,也結下了惡果。這種不認同,或許就是造成他性格缺陷的的源泉之一。
✔會讓孩子的性格變得愈加極端
人都是渴望被認同的,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,都是一樣的。如果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沒有得到自己父母的認同的話,他長大以後就會急切的渴望這種力量,這種自我補償的感覺在心理學中也屢屢被提到。
他的性格會走向一種極端,一種無法控制的極端,他會因為想要得到別人的認可而加倍的逼迫自己,也會因為想要得到某種榮譽而努力的往前跑,但是跑著跑著,他就會忘記初心,因為他所有的一切都是為了彌補當初的那份「空缺」。但不管怎麼說,這種補償終究是無法的,真正達成目的的,因為他要填的是一個「無底洞」。
✔會讓孩子和父母的關係變得愈加焦灼
就像姜文所說的那樣,他至始至終都沒能更好的和母親處理好這個關係,直到母親死後他也無法弄清楚這個原因。這其實也是這種情況所帶來的影響之一。
家長長期不認同孩子,甚至表現出一種不屑,最後會讓孩子慢慢的和父親母親保持一種刻意的距離,這種距離會使他們的感情和關係變得愈加尷尬,甚至會使整個家庭被他動蕩不已,這些都是有可能的,等到孩子長大以後呢?等到他成家立業以後呢?種情況不但不會得到改善,反而會越來越嚴重。
▶▶媽媽不善表達不要緊,試著改變態度或許結果會更好!
什麼是表達?說話是一種表達,行動也是一種表達,只要你是發自內心的去做出一些事情,進而使對方感受到這種變化,這就都是一種表達。
所以如果家長不善言談,不懂得用言語的方式去表達自己的愛的話,那就嘗試用另一種方法去傳遞吧!或許改變態度就是一個不錯的「招數」。
✔嘗試著對孩子溫和一些
對孩子溫和一些就是態度上的轉變。平時不要對他那麼惡語相向了,也不要總是兇巴巴的看著他了,必要的時候給他一個微笑,讓他感受到母親溫柔的狀態,或許也能夠讓孩子尋求到這種自我認同,這種認同也許會比話語更有衝擊力,也能夠給他帶來更多的感動。
✔鼓勵的態度會讓他越走越遠
僅僅是溫柔還是不夠,必要的時候,您還應該投以鼓勵的態度,要讓他知道母親雖然是不善言談的,雖然不會說出太多的漂亮話,但是從心底里是支持他的,是希望他能夠越走越遠的,並且他目前的這份成也是被認同的。
在這種情況下,孩子不但不會走向極端,反而會在正確的軌道上越走越遠,甚至會成就更深。
♥「愛要大聲說出來」,如果您善於言談,就通過言語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態度,進而給予他鼓勵;如果您不善言談,就通過另外一種方式去表達、去訴說,或許後面這一種方式更能夠發現孩子的「好」!
今日討論話題:您曾經有過這樣的困惑嗎?您覺得母親的不善言談還會給孩子造成什麼衝擊呢?